(中央社奧斯陸9日綜合外電報導)一年一度的諾貝爾和平獎即將在台灣時間明天下午5時揭曉,屆時若美國總統川普未能如願獲獎,那麼今年獎落誰家?是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還是俄羅斯異議人士納瓦尼遺孀尤莉雅?今年情勢膠著,沒有明顯大熱門,也有可能出現徹底出乎外界意料的得主。
法新社報導,今年的國際局勢嚴峻:自1946年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建立全球衝突資料庫以來,2024年全球涉及國家層級的武裝衝突數量創下新高。
川普屢次聲稱,自己因「解決8起衝突」而有資格獲得這項殊榮,不過各界專家普遍認為,至少今年挪威諾貝爾委員會(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不會把獎頒給他。
瑞典國際事務專家瓦倫斯坦(Peter Wallensteen)告訴法新社:「不,今年不會是川普得獎。也許明年吧?到時候他的一些倡議,包括加薩危機,相關局勢也許已經塵埃落定。」
許多專家認為,川普自稱「和平締造者」有誇大之嫌,並憂心其「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政策帶來的負面效應。
奧斯陸和平研究中心(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Oslo)主任葛雷格(Nina Graeger)指出:「除了試圖斡旋加薩和平外,我們看到許多政策實際上違背艾佛瑞德.諾貝爾(Alfred Nobel)生前遺願,尤其是推動國際合作、國際友誼以及裁軍的宗旨。」
葛雷格認為,川普的諸多作為與諾貝爾和平獎的精神背道而馳,包括退出美國參與的國際組織和多邊條約,對盟友和對手發動貿易戰,威脅以武力從丹麥奪取格陵蘭,下令國民兵進駐美國城市,並打壓大學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
5人組成的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弗里德內斯(Jorgen Watne Frydnes)表示:「我們會全面綜合考量,組織或個人整體人格本身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他們實際為和平做出的貢獻。」
今年共有338位個人及組織獲得和平獎提名,名單將保密50年。全球數萬人士具推薦候選人資格,包括各國議員及內閣、歷屆得主、部分大學教授及諾貝爾委員會成員。
去年,和平獎授予日本原爆倖存者組織「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Nihon Hidankyo),肯定他們禁核的努力。
今年情勢膠著,沒有明顯大熱門,奧斯陸坊間流傳多個名字,包括蘇丹志工網絡「緊急應變室」(Emergency Response Rooms),這個組織志工冒著生命危險協助戰亂與饑荒下的蘇丹民眾;俄羅斯異議人士納瓦尼(Alexei Navalny)遺孀尤莉雅(Yulia Navalnaya);以及致力守護選舉公正的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OSCE)旗下「民主體制與人權辦公室」(ODIHR)。
挪威國際事務研究所(Norwegia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所長雷拉(Halvard Leira)表示,諾貝爾委員會近年評選展現「回歸較貼近傳統和平理念的微觀層面」,強調「人權、民主、新聞自由與女性權益」。
雷拉說:「我猜今年得主可能會是較為無爭議的人選。」
諾貝爾委員會也可能選擇向現行國際秩序表態,對抗川普挑戰國際體制的作為,把獎頒給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或聯合國難民署(UNHCR)、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UNRWA)等組織。
此外,國際法院(ICJ)或國際刑事法院(ICC)等國際法庭,以及正在遭受壓力的新聞自由倡議組織,例如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或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也有可能成為得主。
當然,委員會也可能一如往年,選出一位徹底出乎外界意料的得主。(編譯:陳政一)11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