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美智庫警告極音速武器落後俄中 形成戰場不對稱

2025/10/11 16:11(10/11 16:38 更新)



中國在今年抗戰勝利80週年的北京九三閱兵展出多款陸基、海基、空基與潛射極音速武器。圖為其中鷹擊-19(YJ-19)超燃衝壓極音速反艦飛彈。中央社記者陳亦偉攝 114年10月11日

(中央社華盛頓11日綜合外電報導)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最新研究報告警告,美國在極音速武器的研發上,落後於俄羅斯與中國。

新聞網站Axios率先披露大西洋理事會在最新報告指出,美國在極音速武器研發上的落後,與俄中兩國的決心相比,正在形成「戰場不對稱」。

根據大西洋理事會極音速能力特別工作小組(Atlantic Council Hypersonic Capabilities Task Force)最新報告,極音速武器凸顯現代戰爭的重大轉變,對傳統西方軍事優勢帶來威脅,使美國陷入戰略劣勢。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這項警告正值川普政府推動建立一個價值1750億美元的「金穹」(Golden Dome)飛彈防禦系統之際。這項計畫目的在防禦中國、俄羅斯與北韓等對手包括極音速系統在內的先進飛彈威脅。

大西洋理事會最新報告指出,美國在極音速武器能力方面與中俄相比存在「顯著且日益擴大的差距」。

極音速武器以超過5倍音速(5馬赫)的速度飛行,具備空中機動能力,現有的飛彈防禦系統難以偵測與攔截。

這項由美國國防部、陸軍、空軍及核安全機構前高層官員參與撰寫的報告,指出僅靠「漸進式改進」不足以應對戰場上日益擴大的不對稱態勢。

特別工作小組表示,極音速武器代表「現代戰爭的典範轉移」,必須緊急應對。現有防禦系統,例如終端高空防衛系統(THAAD)與「愛國者」(Patriot)等可能在協同極音速攻擊下遭壓制,且維護成本高昂。

特別工作小組還指出,美國應研發更低成本、更高容量的飛彈系統,以及可重複使用的極音速飛機,用於情報蒐集與其他任務,並加強與盟友透過例如AUKUS第2支柱(AUKUS Pillar 2)等計畫共同研發生產。

他們還指出,美國應探索用於核武投射的極音速運載系統,因為諸如F-35A這類傳統戰機在2030年代可能無法應對新興威脅。

目前,俄羅斯正在測試的極音速系統包括「匕首」(Kinzhal)、「鋯石」(Tsirkon)與「先鋒」(Avangard)。中國則已部署「東風-17」(DF-17)與「東風-26」(DF-26)等系統。

美國正在開發的極音速武器,包括長程極音速武器(LRHW),常規即時打擊系統(Conventional Prompt Strike,CPS),空射快速反應武器(ARRW),極音速攻擊巡弋飛彈(HACM)。

而根據美國國會研究處(CRS)8月報告,這些系統仍多處於測試或有限部署階段。(編譯:劉淑琴)11410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