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泰國推刺激政策救經濟 學者:政局不穩恐削弱成效

(中央社記者李宗憲曼谷16日專電)泰國總理阿努廷日前表示,泰國經濟落後越南簡直是場「惡夢」,他昨天首次主持經濟內閣會議,將實施快速刺激消費和長期有效的措施。學者分析,泰國經濟結構問題長期拖累成長,短期刺激恐難奏效,根本問題仍是政局不穩。

泰國總理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日前在研討會中提及,泰國經濟已落後越南,並稱此為可怕「惡夢」。

根據世界銀行9月8日發布的經濟報告,預估越南GDP年成長率為6.6%,為東南亞國家之最。分析指,由於出口結構升級等因素,並可望於幾年後超越泰國。

提振泰國經濟是阿努廷上任後的首要任務之一,他15日在國會大廈首次主持經濟內閣會議,包括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艾尼提(Ekniti Nitithanprapas)、副總理兼交通部長皮帕(Pipat Ratchakitprakarn)和商務部長蘇帕吉(Suphajee Suthumpun)等多名官員出席。

泰國日前批准一項440億泰銖的刺激消費計劃,政府將為部分食品、商品和服務提供補貼。泰國「鮮新聞」(Khaosod)報導,阿努廷在會議上說,政府實施快速奏效的政策,需要各部門通力合作,才能在4個月的執政時間內,秉持短期刺激達到長期成效的精神取得成果。

在曼谷旅遊景點恰圖恰市集(Chatuchak Market)賣衣服逾十年的賈林(Mimi Jarin)對近年經濟低迷有深刻感受。她說,市集以前非常熱鬧,業績很好,但現在的遊客人數與疫情前相比,少了將近一半。

她告訴中央社:「這裡的主要顧客都是外國人,或許全球經濟不好,也衝擊了市集的生意。」

同樣在恰圖恰市集販售植栽的文恩(Win)則表示,他的主要客群都是外國人,近年客戶為節省開支而不再來市集購買植物,而是改成線上訂購。

他說:「我的客戶通常每1到2個月會來這裡買植物,但現在可能4到5個月才來一次,甚至一年只來2、3次。」

泰國近年經濟表現低迷,疫後復甦速度落後越南、印尼與菲律賓等鄰國。泰國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商學院學者帕維達(Pavida Pananond)表示,這並非新現象。

她向中央社指出,泰國長期仰賴出口製造業與觀光業作為兩大經濟驅動,但在勞動力生產力偏低、結構改革遲滯的情況下,經濟成長動能逐漸疲弱。

她說:「疫情更重創觀光業,使得一大經濟驅動停擺,也凸顯出口競爭力下降的問題。」

帕維達認為,泰國經濟長期面臨多重結構性挑戰,包括生產力低、國內政局頻繁更迭不穩定,並舉例說,「過去20年,泰國政府多次因政變或憲法法院判決而更換總理,過去3年換了3名總理,政治不確定性嚴重削弱投資者信心」。

她指出,總理阿努廷正透過挹注現金和補貼等措施刺激內需消費,有助於短期帶動經濟並拉抬支持度,但若缺乏政治穩定與更深層的結構改革,這類短期措施難以扭轉經濟不佳的長期趨勢。

帕維達告訴中央社,泰國須調整經濟發展模式,過去仰賴外資設廠、出口導向的模式,如今面臨越南等鄰國競爭,吸引力已經逐漸下滑。她建議政府應強化本地企業能力與供應鏈韌性,聚焦如農業加工等本土優勢產業,並推動自動化與技能升級,同時也「需鬆綁法規,建立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

泰國發展研究院(Thail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TDRI)研究員諾納瑞特(Nonarit Bisonyabut)從另一角度補充,泰國經濟成長放緩部分原因是因國家已進入較高的發展階段,「當經濟規模成長至一定程度,成長率自然趨緩,中國也有類似經驗」。

但他同時指出,泰國疫後的經濟成長停滯,更深層的問題在經濟政策缺乏延續性,短期的刺激措施已無法奏效。他說,泰國過去20年來過度依賴短期財政刺激,如同「打類固醇」,效果越來越差。

諾納瑞特認為,經濟能否改善的真正關鍵,在於政府是否願意落實早已被學界研究、提出多年的改革方向,並不因政黨更換而中斷。

他說:「長期的(經濟)改革,需要5到10年的連貫政策與政治承諾,阿努廷4個月的過渡政府(的政策)雖難以見效,但改革仍需立刻啟動。」(編輯:韋樞)1141016

Related Posts

1 of 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