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7 16:14(10/27 16:29 更新)
(中央社坎培拉27日綜合外電報導)一份最新報告顯示,隨著美國和其他西方夥伴削減資金,澳洲在對抗北京於太平洋地區影響力的努力中「愈來愈孤立」,但仍是該地區最大的外援提供國。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昨晚發布2025年太平洋援助地圖(Pacific Aid Map),該報告追蹤了2008年至2023年間的官方發展融資(Official Development Finance, ODF),發現2023年太平洋地區的官方發展融資減少了16%,降至36億美元,連續第二年創下開發援助下降的紀錄。
澳洲在該地區的官方發展融資占43%,是排名第二紐西蘭的4倍。
報告主要作者杜克(Riley Duke)表示:「澳洲穩定的援助支出與基礎設施貸款的快速擴張,有望在主要捐助國削減援助之際,為太平洋地區提供緩衝。」
報告使用了初步數據與預測來涵蓋2024年至2028年的走勢,反映出在美國川普政府削減對外援助後,澳洲挺身而出填補太平洋地區的資金缺口。
川普廢除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的舉措,在太平洋地區引發連鎖效應,使當地民眾與援助計畫的未來變得不確定。
然而,報告指出,儘管外界對美援削減在該地區造成的影響有所誇大,但此舉確實損害了華盛頓在太平洋地區的聲譽。美援削減在該地區造成影響,這種說法恰好符合中國所推動的「美國不可靠」論述。
太平洋援助地圖計畫總監戴揚特(Alexandre Dayant)指出:「在太平洋地區,美國削減援助的真正代價,不在於省下多少美元,而在於失去了信任。」
他並說:「當華盛頓退卻之際,北京正贏得一項更具戰略意義的東西:話語主導權。中國正重新塑造自己成為一個穩定、不干涉的夥伴,而在這個講求一致性的地區,這形象極具吸引力。」
「對澳洲而言,美國的退場不僅令人不便,更意味著坎培拉在對抗中國影響力的戰線上愈發孤立。」
同時,報告作者指出,澳洲在太平洋發展中的主導角色正持續擴大。
杜克表示:「到2028年,澳洲的援助規模可能將超過日本、紐西蘭、美國、法國、德國與英國6國總和的兩倍。」
報告指出,中國已從以貸款為主的大型基礎設施計畫轉向提供補助金與較小型的社區計畫。這讓北京得以在支出總額持平的情況下,強化政治與基層聯繫。
杜克說:「中國現在的援助金額比10年前少,但影響力卻深入太平洋各社區。這些計畫規模較小、頻率更高,且更具在地針對性。」(編譯:嚴思祺)11410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