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27 19:28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7日電)小學老師Alice(化名)30歲時被診斷罹患HER2陽性乳癌,勇敢抗癌完成療程、狀況穩定,卻在懷孕時復發,幸好接受新藥治療,如今不僅重返講台教學,更準備迎接新生命。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10大死因,癌症仍居死因之首,其中「台灣女性頭號癌症」乳癌死亡率10年上升約40%,是成長最快的癌症之一,根據統計,民國107至111年間,35至39歲女性乳癌發生率從每10萬人約60人上升至近100人,發病高峰從50至54歲提前至45至49歲。
30歲,對許多人而言,是人生開始穩定下來,足以追夢的開始,但對Alice來說,她卻站在巨大的人生十字路口,HER2陽性乳癌打亂了她的人生規劃,面對晴天霹靂,她勇敢接受標靶合併化療,完成療程後也重新規劃人生,追尋另一個夢想,那就是成為母親。
不料,Alice懷孕初期突然出現不適,原以為只是孕期反應,直到有天走路不穩、頭暈加劇,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癌細胞已轉移至腦部。Alice開始接受腦部手術,病理結果顯示腫瘤轉為HER2弱陽性。考量未來生育的計畫,她與醫療團隊討論後,決定採用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歷經人生第2次抗癌挑戰,醫療團隊看著Alice從虛弱中逐漸恢復,雖伴隨部分藥物副作用,但整體體力與行動力有明顯改善,如今,她重返講台,繼續熱愛的教學工作,也勇敢地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台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吳曜充見證了Alice挺過2次乳癌,他今天透過新聞稿提醒,乳癌的治療並非一次完成後就能高枕無憂,復發風險仍然存在。有時癌細胞可能潛伏於體內,數年後再出現,特別是腦轉移,更是臨床上最具挑戰的情況之一。
「我在病友會中常提醒大家,乳癌治療永遠有藥可用」,台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洪琬瑜說,女性應定期進行乳癌篩檢,不要等到出現症狀才就醫,即便是晚期乳癌,也不等於絕望;隨著治療不斷進步,只要及早介入,許多患者都能如慢性病般長期穩定控制。
除了健保支持新藥,讓治療接軌國際,吳曜充說,個人化精準治療已經成為當代癌症照護的核心理念,越來越多醫療院所以「一站式整合醫療,乳癌治療全程守護」為目標,從初步檢查、影像診斷、切片分析、基因檢測到治療規劃,皆能在院內完成,盼提升治療效率。(編輯:方沛清)11410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