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侯姿瑩華盛頓30日專電)美中貿易戰之際,全球矚目的川習會落幕。美前官員分析,這是一場「降溫」會議,雙方都撤回一些懲罰性措施,但沒有任何實質突破進展;在雙方達成全面貿易協議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美中仍將保持全面競爭態勢。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在韓國釜山舉行雙邊會。川普會後表示,美國調降因芬太尼對中國加徵的關稅,北京則承諾恢復購買美國黃豆、暫緩稀土出口管制及遏制芬太尼流竄。
美國前外交官、現任策略諮詢公司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管理合夥人唐偉康(Kurt Tong)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視訊訪問表示,這是一場「降溫」會議,雙方都撤回針對對方施加的懲罰性措施,但沒有任何實質突破進展。
他認為,這次川習會平息了美中緊張局勢並營造氛圍,使雙方可能針對一些新的、更具前瞻性的貿易及合作或能創造雙贏的貿易協議,展開談判,好為川普明年上半年訪中做準備;習近平也計劃明年稍晚訪問美國,這2場峰會都為政策變化創造契機,也可能為企業恢復擴大貿易及投資創造商機。
美中貿易根本問題未解 川習會僅帶來貿易戰休戰
不過,他對美中出現龐大、全新正面的經濟關係並不感到樂觀。他說,更可能的情況是未來幾年,雙邊關係將逐漸變得有些疏離,但美中領導人仍會努力維持這段關係。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The German Marshall Fund)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受訪指出,最重要的是美中同意撤回稍早對彼此實施的一些懲罰性措施,但美國在解決雙邊貿易關係中的根本問題上毫無進展,這包括北京對中國企業的補貼、產能過剩等。
至於關鍵礦物與稀土磁體是否能及時供應全球其他區域,葛來儀認為,目前仍未明朗;必要時,中國將再次利用其在稀土領域的影響力。
曾任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的韋德寧(Dennis Wilder)則持不同觀點。他受訪指出,「這是一場雙贏的會議」,中國放寬稀土限制,對美國、對全球都是非常正面的訊號,但這僅是「休戰」,還不是「和平協議」,美中在真正達成全面貿易協議前,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川普計劃於明年4月訪問中國,韋德寧認為,也許在那之前,美中能達成全面協議。
美中維持全面競爭態勢 川普訪中籌備進展具指標意義
美中為全球兩大經濟體,韋德寧形容,雙邊關係就像一場拳擊賽,有2位重量級拳手在擂台上,他們都能以關稅或非關稅壁壘揮重拳,但誰也無法將對方擊倒。他雖正面看待這次的川習會,但不會過度誇大其正面意義。
他觀察,美中在各領域都處於競爭狀態,無論是台灣議題、人工智慧技術等,「我們是激烈的競爭對手,這種情況將會持續下去。」
曾任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國務院經濟暨商業事務局首席副助理國務卿等職的唐偉康分析,觀察接下來川普訪中籌備的情況至關重要,過程是否順利或顛頗?「這將為政府間的互動方向定下基調。」
唐偉康預期,習近平明年訪美的安排可能落在20國集團(G20)峰會期間,或是另一項單獨的訪問。韋德寧推測,最有可能的時機點是9月或10月,天氣比較宜人的時候。
此外,就在川習會前,川普宣布已指示美國國防部「立即」開始測試美國核子武器,以回應對手國家的核試驗。
韋德寧指出,俄羅斯宣布已進行新的核魚雷試驗,這非常令人擔憂,另外,中國最近在閱兵式中展示飛彈部隊的新進展,也正在建造300枚新的洲際彈道飛彈。川普此舉要傳達的訊息是,他知道俄羅斯及中國正在做什麼,並告訴五角大廈,美國必須確保擁有強大的核嚇阻力量。(編輯:陳慧萍)114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