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M1A2T成軍 裝甲戰力加乘有助提升共同作戰效益

(中央社記者吳書緯台北31日電)陸軍今天舉行M1A2T戰車成軍典禮,戰略學者許智翔表示,M1A2T戰車是陸軍首次取得一流戰車,除了裝甲戰力加乘可提升部隊士氣,未來戰場規劃應從灘岸反擊,逐步擴及至城鎮防禦,並強化反無人機、協同作戰等準則修訂與訓練。

台灣對美採購108輛被稱為地表最強戰車的M1A2T戰車,M1A2T擁有數位化內裝及遙控槍塔,亦配備「車際間資訊互聯系統(IVIS)」,能即時接收或分送戰場資訊,大幅提升整體作戰效能。M1A2T的120公厘口徑滑膛砲,有效射程內可貫穿850公厘均質鋼板。M1A2T也可搭配獵殲系統(Hunter-Killer)。

陸軍裝甲584旅聯兵三營的2個戰車連,是國軍第一個換裝M1A2T的部隊,接續聯兵一、二營會各換裝2個戰車連,而機步269旅其中一個聯兵營,轄下戰車連也會換裝M1A2T戰車。

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許智翔表示,584旅換裝M1A2T戰車後,主要用途不會部署在海岸進行防禦,畢竟當共軍能進行登陸,必然是掌握海空優勢,戰車的防禦再強,也不敵來自空中與海上的攻擊;北台灣處於高度城鎮化區域,想定可能情境應是戰車作為裝甲特遣隊角色,以多兵種緊密協同的方式進行城鎮戰。

許智翔說明,國軍現役M60A3、CM11戰車,防禦力都難以抵擋現代反裝甲武器,假設戰車協同步兵進行城鎮戰時,戰車第一個先被擊毀,士氣立刻崩潰,而M1A2T戰車防護力能提升步兵與戰車共同作戰效益;但仍須進一步觀察國軍是否有提升相對應的作戰準則與戰術,否則像俄羅斯即便擁有先進的T-80戰車,卻因缺乏可搭配的戰術,導致在烏克蘭和車臣戰場屢遭擊毀。

退役後曾考察德國、美國裝甲兵訓練與競賽並出版多本著作的軍事作家黃竣民表示,隨著台灣當前戰略想定的調整,已改為強化「城鎮韌性」為主軸,M1A2T的主戰場將不會只在以往的灘岸反擊戰,也應以城鎮防禦為核心;但目前陸軍所公開的M1A2T戰車訓練,仍是以傳統野戰場地為主,應設法加強城鎮作戰、野戰防空、地空協同等相關的訓練。

針對M1A2T以戰車連編制分散在各聯兵營,黃竣民說,集中或分散的編組都各有其優缺點,關鍵是要讓M1A2T戰車的種子官兵發揮所學,嫻熟整體防衛協同作戰的精髓,才是對戰力發揮真正的助益;若過早拆分部署,或許能在帳面看似多面俱到,恐也會對新戰術、戰法試驗、後勤維保作業、後續人員培訓等,埋下後續隱憂。

除了城鎮戰戰術外,許智翔表示,國軍M1A2T在城鎮戰的生存力加強,除了美軍有M1戰車的「戰車都市生存套件」(Tank Urban Survivability Kit, TUSK)可參考外,面對反裝甲飛彈與無人機的威脅,M1A2T戰車可進一步加裝如以色列所研製的「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Trophy APS),摧毀來襲飛彈或無人機。

黃竣民也指出,去年美國裝甲兵學校舉辦的「蘇利文盃」(Sullivan Cup)競賽,都已將反無人機列為競賽科目之一,國軍戰車對於主動防禦系統(APS)的建置,或應急版被動防禦設備的開發、野戰防空(管式)裝備的研製、協同作戰準則的修訂等,均尚嫌緩慢,但這些卻都是增強裝甲戰力所需的配套。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林穎佑表示,國軍陸續接裝M1A2T戰車值得振奮,但陸軍近年接收太多新式裝備,如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M1A2T戰車、Altius-600M攻擊型無人機等,對於新裝備要如何運用仍處於摸索階段,未來需要持續關心準則修訂等環節。

林穎佑形容,陸軍換裝M1A2T戰車,就像是從普通的汽油車換成高智慧電動車,同樣都是開車,但如何把新車發揮到最大效能,仔細地運用車內每個裝置,都需要時間磨合。(編輯:謝佳珍)1141031

Related Posts

1 of 4,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