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陳建仁赴教廷 探討以科學與原民智慧應對氣候變遷

2025/11/1 08:28(11/1 08:41 更新)



前副總統陳建仁(前排左2)10月30日出席教廷宗座科學院舉行的研討會,討論如何結合科學與原住民傳統知識,應對氣候變遷造成的衝擊。(陳建仁提供)中央社記者黃雅詩羅馬傳真 114年11月1日

(中央社記者黃雅詩羅馬31日專電)氣候變遷衝擊全球,教廷邀集各國頂尖科學家、教育家共商對策。前副總統陳建仁應邀參與,他向中央社表示,此次會議盼結合先進科學與原住民傳統智慧,設計融入各年齡層的環境教育,為氣候危機提出解方。

陳建仁今晚接受中央社專訪,談到此次訪問梵蒂岡的行程,包括30日應邀參加在教廷宗座科學院舉行的研討會,主題為「知識禧年:融合科學與原住民知識守護人類共同家園」,以及31日參加教宗良十四世在聖伯多祿廣場接見全球1萬5000位教育工作者的盛會。

陳建仁表示,此次研討會是宗座科學院、宗座社科院與教廷外交部共同舉辦,約有來自各國50位專家出席,最特別的是還邀請來自非洲、南美、大洋洲的原住民,分享祖傳適應環境的方式,希望透過科學與傳統的結合,找出因應環境變遷的更好方式。

陳建仁表示,教廷非常重視環境議題,先教宗方濟各提出關注生態的「願祢受讚頌」通諭,此次研討會延續此精神,期盼藉由強化氣候韌性教育,促進社會轉型與人類整體發展;會中並具體討論,如何將環境課程落實在各學齡與成人教育體系中,讓環保變成生活一部分。

陳建仁舉例,有專家分享,在法國、美國一些學校如何從小學開始落實環境教育課程,會中也實際談到如何編寫教材、師資培育、學生實習等面向,「最重要的是教育課程強調融合科學與原住民本土知識,彼此尊重、互相學習。」

陳建仁表示,研討會還邀請學生到場分享,因為「知識禧年」(Jubilee of Knowledge)精神在於強調青年不只是被動「受教育者」,也是教育主人翁,老師應和學生雙向互動,年輕人能被鼓勵發表自己的思想與看法。

陳建仁另參加教宗31日在梵蒂岡廣場的接見活動,他表示在現場感受到「教宗對年輕人真的很有魅力」,教宗鼓勵年輕人不要讓生活被人工智慧(AI)的冷漠或技術宰制,因為AI雖可為人類文明帶來方便,也可能讓一些學生陷入更加孤立,產生自己不需要他人的錯覺。

陳建仁表示,宗座科學院彙整確認研討會內容後,不僅將發表會議結論,還會提交報告給教宗參考,這些科學知識經過教廷研擬結合天主教教義,未來也有可能成為教宗正式頒布的通諭。(編輯:陳慧萍)11411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4,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