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4 21:21(11/4 21:31 更新)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4日電)旅法長笛演奏家楊智越策劃「半世紀的風華-向台灣作曲大師致敬」音樂會,以長笛為主軸,匯聚馬水龍等8名台灣作曲家橫跨半世紀作品,展現台灣融會東西語法的音樂語彙。
楊智越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這場音樂會的核心是傳承與創新,「我希望透過長笛這個媒介,讓觀眾重新理解過去50年台灣音樂語言的演變與精神。」楊智越也感謝新象藝術總監樊曼儂對這場音樂會的支持,期待透過多元的編制組合,開啟屬於台灣當代音樂的新篇章。
這場音樂會的曲目,包括許常惠1966年創作的「盲」、馬水龍「長笛幻想曲」(1974年)、蕭泰然「湖畔孤影」(1995年)、賴德和「4–2–1」(1974年)、潘皇龍「迷宮.逍遙遊」(1988年)、張己任「笛韻」(1980年)、楊聰賢「讚竹」(1991年),以及蕭慶瑜「共生」(2025年)委託創作首演。
樊曼儂表示,這場音樂會不僅是對台灣作曲大師的致敬,更是一場「音樂傳承的深層探索」,「前輩作曲家許常惠是第一位提醒當代演奏家責任的作曲家,他說音樂家們不僅要演奏國外作品,更要肩負詮釋台灣音樂的使命。這是責任,發揚光大是其次。」
樊曼儂表示,這場音樂會作品橫跨1960年代至當代,從象徵性的民族語彙、結構嚴謹的現代風格,到跨文化聲響探索,完整勾勒出台灣作曲家創作的精神軌跡。樊曼儂也說,馬水龍、潘皇龍、賴德和等作曲家對於台灣音樂的啟蒙有推進作用;選演蕭慶瑜新作「共生」也象徵女性作曲家在當代音樂界的重要性。
這次演出匯集多名長笛演奏家,包括張翠琳、黃貞瑛、馬曉珮、林尚蓉與胡志瑋,同時邀請琵琶演奏家黃立騰、鋼琴家游適伃與黃楚涵合作。透過多重長笛編制,結合鋼琴與琵琶,展現台灣當代音樂在音色層次與語言精神上的豐富面貌。
「半世紀的風華-向台灣作曲大師致敬」音樂會將於11月15日在台大藝文中心雅頌坊,11月18日在高雄衛武營表演廳演出。(編輯:張雅淨)11411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