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6日電)針對在野黨今天在臉書張貼圖卡,引用錯誤數據扭曲台電協助穩定物價、減煤減排的努力,台電表達遺憾並再次澄清,虧損主因是俄烏戰爭導致國際燃料價格飆升,各國電業也多有虧損、漲價,非台灣獨有。
對於圖卡指稱「連續補貼3年4200億元電價仍漲」,台電透過新聞稿說明,其相關數據嚴重錯誤,政府過去撥補台電,只有500億元是用於彌補虧損的補貼,有2500億元屬於增資,用來投資台電規劃的「穩定供電建設方案」,加速落實多元電源開發並提升系統韌性,僅限於增加投資,無法用於打消虧損。
台電表示,近期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工業總會、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等工商團體均表態支持預算撥補,盼能避免電價與關稅的雙重衝擊。
針對圖卡誤稱「錯誤能源政策導致虧損」,台電指出,俄烏戰爭導致燃料價格飆升才是近年虧損主因。2022年至2024年,台電為減緩物價衝擊,吸收民生電價近2600億元、產業電價未調足成本近3400億元,總計吸收近6000億元。
台電指出,國際經驗也證明,核電占比較高國家,其電價漲幅與補貼並未較少。以韓國與法國為例,2020至2024年間的電價漲幅皆高於台灣,而2022至2024年間,日本政府以預算補貼約新台幣5500億元,法國政府亦補貼約7000億元。
台電也說明,台電近2年外購綠電僅占總支出約1成,且2024年已有8成綠電是由業者直供民間。
台電表示,躉購制度為世界推動綠能發展普遍使用機制,並非台灣獨有,以離岸風電為例,台灣從規劃推動到實際發電的時間相對短,如今裝置容量也是亞洲民主國家之最,且目前國內重要半導體業者已開始與離岸風電開發商洽談簽約,未來第2階段競價、第3階段區塊開發也會全數賣給民間。
台電強調,若沒有躉購機制扶持再生能源早期發展,當今業者也無從購買所需的綠電。
至於圖卡將核電除役等同於「用肺發電」,台電表示,更與實際數據不符。2016年以前核電占比較高時,台電火力電廠空污排放為10.7萬噸,為歷年之最。經由「以氣代煤」與空污防制設備升級,2024年空污排放量降至3.4萬噸,空污減幅近7成,顯示空污狀況已大幅改善。
針對「啟用老舊備用機組」的說法,台電澄清,依「電力設施空氣污染排放標準」,緊急備用電力設施在一定條件下,全年運轉時數不超過720小時,為了因應極端氣候與水情變化,台電調度緊備機組讓供電更穩定。
台電表示,近日民間會計師事務所也指出,緊備機組除了維持調度餘裕,且折舊多已完全提列,無需新增資本支出,對台電也具有經濟價值。緊備機組並非所謂老舊機組,其排放仍須符合環保法規,調度緊備機組更是穩定供電重要手段,不應遭到曲解。
台電強調,特定人士將核能當作萬靈丹,視為解決發電成本、空污、虧損、能源安全等議題的唯一解,卻反對、批評其餘所有能源選項,對能源轉型毫無助益。且主張核能延役,更應務實面對核能安全、核廢處置及社會共識的3大前提,並非透過修法或公投便能達成。
台電期盼各界共同支持能健全台電財務的預算撥補,才能持續投資電力建設,強化電力系統韌性,守護台灣穩定供電。(編輯:林興盟)11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