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12日電)5450億特別條例三讀未納撥補台電,經濟部今天表示,立法院多次刪除政府對台電撥補的預算,使國家難以善盡對台電凍漲成本的基本承擔,更延宕加強電網韌性時程,嚴重損害公用事業財務的穩定,亦有違尊重專業原則。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立法院會11日經表決三讀通過國民黨團所提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匡列特別預算經費上限為新台幣5450億元,並明定每人普發現金1萬元。
原先政院版特別條例草案明定要挹注台電及強化國土防衛能量,三讀通過版本雖保留國土安全韌性部分,但未納入撥補台電。
經濟部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台電近年因配合政府凍漲電價政策,以穩定物價、保障民生,已先行吸收超過6000億元的成本,對台電財務已造成沉重壓力。經濟部持續爭取撥補經費,但仍有3000億元未補足。
經濟部表示,台灣是出口導向的國家,企業高度依賴國際貿易與供應鏈,綠電供應是因應RE100等國際減碳倡議的必要條件;再生能源的布建與供應,不僅攸關環保,更是企業競爭力與經濟永續發展的基礎。
經濟部說明,有關政府的能源政策,部分人士未經查證,發表錯誤資訊及言論,甚至媒體也以偏頗角度報導,誤導社會,經濟部對此深感遺憾,企盼各界本於專業與事實,理性討論能源政策,勿以似是而非的言論傷害公共利益。
經濟部解釋,電價調整是依「電業法」及相關機制,由「電價審議會」依法獨立審議,並非由經濟部長1人所能決定,部分政治人物刻意曲解部長說法,稱「不能保證不漲價」即為失職為不實指控,經濟部鄭重予以澄清。
經濟部提到,日前南部飽受颱風侵襲,台電人員全力投入災後搶修,維持供電穩定,經濟部對其辛勞表達肯定與感謝,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立法院多次刪除政府對台電撥補的預算,使得國家難以善盡對台電凍漲成本的基本承擔,更延宕加強電網韌性時程,嚴重損害公用事業財務的穩定,亦有違尊重專業的原則。
經濟部呼籲社會各界,正視能源轉型與電力穩定的重要性,回歸專業,勿任意政治化,支持國營事業永續經營。(編輯:張若瑤)11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