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連賢明:關稅談判若涉鉅額對美投資 恐引發朝野角力

2025/8/3 21:48(8/3 22:35 更新)



圖為高雄港貨櫃車正在裝卸貨櫃。(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3日電)美國對等關稅將上路,台灣稅率暫時為20%。中經院院長連賢明今天說,最糟糕的不是稅率比日韓高,想談到日韓的15%稅率,要付出相當代價,比如要投入好幾千億美元的對美投資,相關條件可想而知會在國內造成不少紛擾,甚至引發朝野政黨彼此的攻防角力。

連賢明今天在社群平台臉書(Facebook)發文表示,目前所公布的台灣對等關稅稅率為20%,這中間並沒有詳細的對美採購、對美投資,乃至於關稅減免細項,說明這個只是個暫時稅率。

連賢明說,這就像NBA季後賽,有些隊伍比較早晉級,有些隊伍要打到最後一場才能分出勝負,很難說早打完的就一定比較好。台灣目前就還在談判的過程,談判細節要到談判確定才知道。

對於外界解讀認為台灣可以不用投資、不用採購,也不用開放,穩穩拿20%稅率。連賢明表示,這樣想就太不瞭解美國總統川普,從川普的角度看,台灣目前就在談判中,給一個低一點稅率代表台灣有認真談判,要是最後談崩了,川普也可以把稅率往上調。基本上,稅率是動態的,「川老大說了算,不用想可以選擇低稅率、但不用付出代價」。

他指出,台灣去年對美貿易逆差為739億美元,金額高過日本和韓國。今年前兩季下來,台灣對美順差應該超過500億美元,按照這態勢,今年對美逆差有可能超過1000億美元,就逆差數字來看,台灣會是川普的重點對象。

在談判過程方面,連賢明說,川普本人很享受談判過程,也只有川普同意,談判成果才能對外公布。受限於台灣外交現況,不但總統賴清德沒辦法去白宮,台灣的談判代表也不能面對面和川普溝通;而川普又覺得別人沒有自己厲害,官員們談判的結果常被打回票,來來回回、台灣的貿易談判就比其他國家久。

他表示,台灣目前策略應該是希望把對等關稅和232 (半導體和ICT產品)關稅包在一起談,台灣對美出口中,約65%項目是232關稅所涵蓋。日韓和歐盟在談判時都包含232關稅部分一起談,台灣若沒有包在一起,很可能會付出兩次的代價取得優惠稅率,這對以ICT產品輸美產品大宗的台灣來說並不利,若能夠在這次談判中把後續的232關稅一起解決,對台灣在對美貿易談判中應該比較有利。

連賢明說,他個人覺得,最糟糕的不是稅率比日韓高。想要談到日韓的15%稅率,是要付出相當代價,以目前談到15%的幾個國家(日韓歐盟)來看,都要購買高達上千億的美國商品(如天然氣,農產品,飛機等),好幾千億美元的對美投資。

連賢明以韓國的貿易協議為例表示,川普甚至聲明對美投資要由美國政府指定,這些條件可想而知會在國內造成不少紛擾,甚至會引發朝野政黨彼此的攻防角力。

連賢明指出,倘若處理不好,好不容易談定的貿易協議,被立法院質疑或拒絕,單方面撕毀這些貿易協議,「這對川老大面子將不可承受」,對台美日後合作反而會有很大影響。(編輯:林克倫)11408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