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楊思瑞高雄11日電)台灣是全球第三大金屬扣件出口國,素有「螺絲王國」美譽,近年面對大環境挑戰,位於高雄市岡山區的新模螺絲公司除積極搶攻客製化市場,還導入數位製造管理,整合上下游供應商帶動產業減碳升級。
「螺絲窟」不敵大環境 部分業者吹熄燈號
台灣約有超過一半金屬扣件製造廠位於南部,其中在高雄岡山及路竹一帶形成重要扣件產業聚落,具備完整產業供應鏈,向來被外界稱為「螺絲窟」,但近年面對全球原物料價格波動壓力,以及中國大陸等地價格競爭,已有部分小模規業者吹熄燈號。
創立於1990年的新模螺絲積極轉型,除了投入資金增蓋新廠房,並引進自動化及數位管理概念,廠區景觀乍看之下與一般螺絲工廠差異性不大,但在生產線多觀察一段時間後,會發現似乎少了些工作人員,且機台運作井然有序。
新模螺絲總經理郭盈成帶著中央社記者走進生產線,指著機台上的顯示區表示,現在所使用的機台速度和製作品質大幅提升,加上外掛式感測器連網,師傅可同時監看多台設備,異常的機台會即時顯示紅燈,讓師傅不用一再逐一巡檢,也減少現場所需人力。
郭盈成表示,新模螺絲業務以外銷歐美市場為主,從公司成立以來的30多年期間,扣件成品市場單價持續下探,但人事及水電等經營成本卻持續上漲,面對中國等對手生產成本較低的價格競爭,很難在標準件市場中找到出路。
產業升級轉型 放棄紅海價格戰
「自動化與產業升級轉型,才能避免落入削價競爭惡性循環」,郭盈成說,這幾年已有些規模較小的業者決定收起來不做了,新模螺絲為減少成本上漲及人力短缺衝擊,經營方向逐漸放棄在標準件的「紅海」中與競爭對手打價格戰,朝強化研發能力,在客製化需求量大的特殊件市場拓展業務。
他說,除了機台更新與提高自動化生產管理,還採用「專模專打」模式,一個模具只負責一種規格,提升產品良率,減少原料浪費產生的碳排,同時積極尋求政府單位及學界合作,推動數位轉型,並跟上減少碳排放量的世界潮流,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
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協助下,新模螺絲推動精實管理與淨零碳排整合,透過製程改善減少電力浪費,成功降低年排碳量約3%,並投資設置廢油處理系統,節省廢油委外處理費用,也成功改善廠區環境,提早佈局綠色製造。
新模螺絲並加入產發署數位製造管理加值計畫、綠金產業閃耀加值計畫,運用AI預測需求量,導入智慧製造看板管理系統,建置智能協作與追蹤平台,監控機台設備整體效率指標,同時建置扣件資訊追溯系統,整合上下游供應商即時資訊,結合自動生產管理及精實手法,進一步優化生產排程,協助解決庫存過多與製造時程過長等問題。
新模螺絲總經理特助郭俊廷說,新模螺絲與協力廠商合作改善製程,共享雲端平台資訊,減少以往在每個階段可能重覆的行政作業流程,不僅提升產能效率及庫存周轉率,在導入製程監控後,製造週期縮短約20%,從原料進場到產品出貨,都可依數據進行管理。
郭俊廷表示,政府在協助高科技電子業進行產業升級時,由於每個廠的作業流程差異性不大,經常是一套模式稍做修改就可適用許多家廠商,使得電子業廠商在爭取政府相關資源方面,往往比傳統產業展現較高熟練度。
他說,傳統產業尤其是金屬加工廠,廠家數量多且規模差距大,每家工廠流程不一樣,執行產業升級相關計畫時相對較困難,新模螺絲透過與上下游供應鏈廠商一起投入,除了更能找出「痛點」,進行更有效率改善,也發揮團體戰效果,讓更多廠商有受惠機會,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
業者看大環境 應是台灣傳產另一次機會
「其實這個產業在20幾年前就應該努力升級」,郭盈成說,當時台灣有大量產業資金與技術流向中國大陸,經歷過一次變動契機,最近這幾年資金回流,加上國際局勢動盪,很多國家在防堵中國大陸,應該又是台灣傳統產業另一次機會。
郭盈成表示,進行產業升級對廠商來說,代表可能要先投入動輒數千萬元資金,但是否能立即收效又很難說,加上傳統產業普遍面臨缺工、經營成本高漲等問題,觀望過程中難免有部分業者決定退出。
他說,從現今產業需求和趨勢來看,環境永續會是重要核心發展方向,新模螺絲也將持續致力減少碳排放量,推動綠色永續環境,並積極參與相關計畫。(編輯:黃名璽)11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