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政治焦點

袁紅冰析九三閱兵四大戰略訊號 並示警習近平對台已轉向軍事解決

【筱君台灣PLUS專訪/記者曾進翰報導】

流亡中國的法學家、作家袁紅冰在《筱君台灣PLUS》接受主持人廖筱君專訪指出,中共將於9月3日舉行的閱兵,不僅是軍事展示,更承載四大戰略訊號──「穩軍心、聯俄、震美、逼台」。他研判,習近平對台政策已由過去的統戰為主,轉向以軍事手段解決為核心,並為此啟動大規模戰時與戰後準備。

袁紅冰引述中共體制內人士通報稱,7月30日政治局會議雖名義上關注四中全會與「十五五」規劃,但真正焦點是九三閱兵的政治與戰略目的。首先,在軍隊層面,近期中共軍中整肅行動直指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軍委委員苗華等高層,甚至波及上校以上軍官,涉及人數達千至數千人,已動搖軍心。閱兵因此被定位為「重塑軍威、穩定士氣」的工具。其次,對外戰略上,普亭預計出席閱兵,習藉此展現軍力,鞏固對俄關係,為台海衝突準備戰略縱深與後勤能源支撐。第三,針對美國,北京欲藉不對稱作戰優勢,傳遞「介入台海即是玩火」的訊息。最後,在台灣方向,閱兵意在震懾台獨勢力,同時鼓舞統一力量的士氣。

針對對台戰略轉向,袁紅冰直言,習近平已將香港經驗視為可套用模式,傾向以戰爭「徹底清洗」所謂台獨勢力。他並聲稱,中方已要求擴建新疆羅布泊監獄至可容納20萬人,作為戰後羈押台灣目標對象之用;同時在各級黨校秘密培訓10萬名接管台灣的幹部。本次閱兵更首次納入民兵部隊,象徵全民皆兵的戰時動員格局。

中國流亡作家袁紅冰接受《筱君台灣PLUS》節目主持人廖筱君訪問。

對於外界盛傳的「習近平權力旁落」或可能下台的說法,袁紅冰斷言多屬違背中共政治邏輯的流言,甚至可能是官方刻意放風。他分析,習透過特務統治與史達林式整肅維繫權力,自2012年上任以來已清查近七百萬官員,造成官場普遍「躺平」應對政局,形成政治孤立。然而,一旦戰爭引發社會劇烈震盪,潛伏的不滿情緒可能像火山爆發,成為習政權的致命弱點。

在國際局勢方面,袁紅冰指出,北京已與俄羅斯、北韓、伊朗形成戰略軸心;而美國的對中戰略相對清晰,即透過經濟戰破壞有利中共的全球化秩序,並尋求分化中俄。他不認為美方會「出賣台灣」,但為了完成分化中俄,美方可能會要求烏克蘭在戰事中作出讓步,以換取與俄方的戰略協調。

回到台灣應對,袁紅冰呼籲,面對關稅戰與供應鏈重組的挑戰,台灣必須堅定站在自由民主國家的同盟陣線,避免「疑美論」削弱美台關係;國內則需以「鐵血戰志」嚴打中共滲透,強化國安體系與司法偵辦「投共賣台」行為,否則國家安全風險將急遽上升。他批評,目前台灣在野黨缺乏忠於自由台灣根本利益的政治力量,民進黨亦須針對2024年選舉結果進行刮骨療毒式反思。

節目最後,主持人廖筱君總結,九三閱兵與政治局會議的訊號顯示,北京在軍事、政治與心理戰領域均未鬆動,台灣必須清醒辨識威脅並強化國防。袁紅冰則強調,近期大罷免雖未通過投票門檻,但已凝聚民氣並產生震懾效果,這正是公民運動的最大成功。

Related Posts

1 of 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