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吳昇鴻新加坡16日專電)在全球淨零浪潮下,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正攜手打造東協綠色經濟典範。從碳權交易、再生能源到碳捕捉與封存(CCS),兩國不僅建立合作機制,更擬打造東協統一框架,強化區域對接國際市場的集體競爭力。
今年初,星馬兩國領袖舉行高峰會,宣布設立「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目標在於吸引更多外來投資、創造就業,並加強包括電力交易、碳權、碳捕捉與封存(CCS)在內的綠色經濟合作。
新加坡氣候影響力交易所(CIX)執行長朱愛儀(Oi-Yee Choo)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CIX不僅是碳交易平台,也代表新加坡參與東協碳市場合作,並與馬來西亞、泰國與印尼等國進行政策對話,共同推動制度整合與碳信用市場標準化。
她表示,新加坡的碳市場制度已趨成熟,能為區域建立參考模式。新加坡不僅實施碳稅,也建立交易平台與支援生態系,使得跨國企業與投資者更願意透過其平台操作,提升區域整體透明度與信任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羅啟鋒告訴中央社,許多東協國家如馬來西亞與印尼擁有豐沛自然資源,適合發展自然為本的碳專案。然而,碳市場的成熟與否,取決於計算、監測與驗證制度是否完善。新加坡在這方面具備優勢,能作為可信任平台。
羅啟鋒也提到,跨境合作將是推進區域轉型的關鍵,尤其在綠電輸送與碳資源交換方面。像是海底電纜計畫,將有望讓新加坡連結周邊國家能源,形成互惠互利的新格局,提升整體再生能源流通性。
展望未來,羅啟鋒指出,星馬的合作不僅帶動兩國綠色轉型,也為東協其他成員國樹立參照範例。若能成功建立信賴機制與制度接軌,東協或將以整體之姿進入國際碳市場,吸引更多資金與技術,進一步推進全球氣候目標。(編輯:陳承功)11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