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拚生醫升級 台灣生物產業協會籲設醫材研發基金

2025/8/25 21:02(8/25 21:28 更新)



圖為幾種家庭常備止痛藥等藥品。 (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何秀玲台北25日電)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劉理成結合生醫公協會提出建言,包括藥品差額給付機制、醫材與藥品研發基金、轉譯醫學創投、國產醫材國際行銷、創新技術監理沙盒、AI生醫主權建置及健檢支出的稅制激勵,期望透過政策與產業協作,促進生醫產業永續發展。

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今天登場。劉理成表示,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已於18日結合五大公協會合作舉辦「生技產業發展策略論壇」,提出七大建言。

他指出,第一是藥品差額給付機制。因應美國關稅及5月頒布美國國內最惠國(MFN)藥價誘因,國際藥廠提高境外標價或延後低價市場上市,抬升「最低國際價格」,造成國際藥價調漲,建議研議具藥品差額負擔精神的給付機制,加速新藥及國產藥引進。

第二是成立藥品醫療韌性基金,獎勵國產製藥及醫材,包含AI人工智慧數位醫療廠商進行學名藥、生物相似藥及醫材的研發與製造,加速產品上市,以增加藥品醫材供應韌性、並藉由基金預算鼓勵醫療院所採用在台製造藥品及醫材,提升國家藥品及醫材自主供應與促進產業升級。

第三是建議政府與民間合作,成立「轉譯醫學創投基金」,藉由國發基金的高比例配投(40%),以及調整保險基金投資RBC投資轉譯醫學創投基金風險係數,吸引大型長期資金進入;此舉將有效解決台灣學研成果無法順利進入臨床,與產業化資金斷層問題,加速台灣生醫產業升級,並強化國際競爭力。

第四是政府南向「以醫帶產」政策。過去由衛福部主責的一國多中心政策,對接醫界臨床經驗,已完成階段性重大任務;他建議改由經濟部主責帶領醫材的產業落地,進階為「以醫助產」的政策,號召相關醫材公會及法人協助配合,達成國產醫材產業國際行銷的價值成長里程碑。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第五是參照國際監理沙盒方式,將新興生物科技如 AI、外泌體、智慧醫療等納入;第六是協同數據公司與學研環境,運用台灣AI運算能力,建置台灣生醫主權AI 能量。

第七是配合健康台灣願景與政策,研議個人健檢支出在一定額內納入個人所得稅扣抵額度,可及早預防疾病,促進國人健康,減少重症治療支出,並可帶動檢測、診斷及醫材等生醫產業發展。(編輯:楊凱翔)11408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