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產能過剩與關稅夾擊 台紡織業:創新是突圍最佳利器

2025/10/14 12:29

(中央社記者曾仁凱台北14日電)台北紡織展今天登場,面對中國產能過剩,以及美國關稅衝擊等雙面夾擊,包括台塑企業總裁吳嘉昭、儒鴻董事長王樹文、新纖董事長吳東昇、集盛董事長蘇百煌等業界領袖一致認為,創新是突圍最佳利器。

吳嘉昭8月中接棒成為台塑企業行政中心總裁後,今天首度在媒體前公開現身,面對台灣石化、紡織業遭遇中國產能過剩、低價傾銷,以及美國關稅等衝擊,吳嘉昭強調台塑企業要自立自強。

吳嘉昭提到,台塑企業正從產品、事業、低碳、能源、與數位等5大構面,全力創新轉型,包括產品往高值化發展,避開紅海,並導入數位化,發展新事業等。

王樹文強調,創新產品是對抗關稅的最佳利器,面對美國對等關稅大致底定,王樹文表示,儒鴻已經與客戶完成洽談,所有新訂單採取新報價,把今年以來關稅、匯率等重大變數反應在裡面。

王樹文坦承,舊產品要談新報價比較困難,所以一定要有新產品才能有話語權。雖然景氣仍存在不確定性,幸好儒鴻與客戶合作的開發動能還是非常強,新產品有望反應在儒鴻明年業績上。

吳東昇則認為,紡織業已發展數百年,不是今天才遭遇困境,面對中國產能與美國關稅等新挑戰,吳東昇強調企業要自己找出路,永遠要有新產品、新技術。

蘇百煌表示,這波中國產能過剩的影響,是愈上游愈辛苦,集盛這幾年積極調整體質,減產部分低階聚合產品,專挑高檔做,雖然過程中營收會減少,但重點是獲利。

蘇百煌強調,集盛的體質改善計畫今年底可望大功告成,包括從傳統的PA6尼龍粒,升級至耐候性、舒適度和膨鬆性更佳的高端PA66尼龍市場發展,今年台北紡織展中,集盛展出重點集中在新的尼龍66。(編輯:林淑媛)114101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