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31日電)人工智慧(AI)強勁需求驅動半導體產業高速增長,綠電攸關產業發展命脈,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日前喊出「綠電有多少,我們就買多少」,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也表示,希望政府能夠做好未來供電規劃,提高供電穩定性,以及強化綠電供給,協助產業繼續成長。
AI與高效能運算需求強勁,加上進入科技產品外銷旺季,9月出口542.5億美元,為歷年單月第3高,年增達33.8%,為連續23個月正成長;進口418.6億美元,為歷年單月第3高,年增25.1%,反映全球AI供應鏈運作、國內出口衍生的備料需求,且購置半導體設備動能依然強勁,出、進口互抵後,9月出超124億美元。
財政部預估10月出口續呈年增態勢,估介於28%至33%,規模值落在528億至549億美元之間,且累計出口金額將提前刷新歷年新高,全年更有機會寫下「4季紅」紀錄。
隨著全球AI產業軍備競賽,大手筆投資已是常態,也帶動巨額電力需求。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執行長吳志毅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因應未來成長需求,半導體上、中、下游廠商將持續擴廠,電力需求也隨著同步增長,估計未來5年電力需求將逐年增加8%至10%。
經濟部長龔明鑫近日表示,台電已把發展AI可能的算力,包括民間、公部門部分,「至少在2032年之前大概都已經算進去」,希望所有電廠、尤其是天然氣發電廠可以如期如質上線的話,供電沒有問題;在2032年之後,還會有更長期的布局。
根據經濟部公布2024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考量AI科技發展、美國對等關稅實施與深度節能計畫,估未來10年電力需求平均年增1.7%。吳志毅表示,儘管政府對於電力供應充足有信心,不過廠商依然高度關心未來電力供應是否足夠,希望政府對於未來供電能夠做好規劃。
半導體製造廠一天24小時不停運轉,一分鐘都不能缺電,吳志毅說,一旦跳電,儀器設備可能需要花不少時間調校,要提高供電穩定性,包括建置儲能系統、導入智慧電網。
晶片在製造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電力,近年傳統電價不斷上升,促使製造業更積極投入再生能源採購,並與再生能源供應商攜手規劃中長期能源策略。國際客戶,特別是歐美半導體品牌廠,亦提高供應鏈再生能源比率要求,部分甚至已將「使用綠電」列為合作條件之一。
吳志毅表示,客戶的要求不同,但普遍要求2030年30%至50%的用電應來自再生能源。
為響應RE100全球再生能源倡議,台積電規劃2030年再生能源使用比率達60%,2040年將進一步達到100%的目標。環球晶承諾2040年旗下所有子公司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目標,鴻海也訂下2040年實現全球廠區100%使用綠電目標。
隨著先進製程產能擴大,碳排放量同步增加,台積電面臨的淨零壓力加大,不僅積極進行新世代機台節能行動專案,並增加再生能源使用量。
台積電在新機台方面採用高效能設備,節能泵浦使用比率約99%,冷水機使用比率約98%。在耗電的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方面,台積電也導入運轉排程最佳化設計,使單位時間內產能增加,每片晶圓用電量減少30%。
魏哲家在台積電今年股東常會強調,再生能源是台積電繼續努力方向,會盡量投資綠電發展,不只給台積電,也給供應商使用。台積電全力支持再生能源,成本會因此高一點,不過沒有關係,台積電對環保議題絕對關心,能夠買的綠電一定買。
據統計,目前半導體廠僅4%的用電來自再生能源。吳志毅說,廠商願意配合政府政策,多使用再生能源,不過供給不夠。
吳志毅表示,外國政府提供充足的再生能源及憑證,吸引廠商前往投資設廠。但業者希望持續根留台灣,應確保電力供應能夠支應需求,且具穩定性,協助產業持續成長。
國內最大半導體矽晶圓廠環球晶指出,再生能源正快速成長,不過綠電供應量與需求成長節奏尚未完全銜接,長期契約仍需時間成熟。
環球晶指出,電網與儲能基礎設施仍在強化中,穩定供電能力需逐步提升。市場制度仍在完善階段,企業在長期規劃上需要更明確的指引。
環球晶表示,期待政府與產業攜手,在現有良好基礎上持續完善電網韌性與跨區調度能力,同時希望政府、企業與綠電開發、售電業者協作的產業整合模式,讓再生能源能以更穩健方式支持台灣製造業的永續轉型。(編輯:楊蘭軒)114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