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研調:半導體走向垂直整合及小晶片 國家力量介入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6日電)SEMICON Taiwan國際半導體展將於9月10日登場,研調機構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表示,今年規模將是最盛大的一次,觀察半導體產業將有3大發展趨勢,包括國家力量介入、產業龍頭走向垂直整合及小晶片將成為重要市場。

黃逸平說,美國和中國的戰略趨同,國家皆干預產業;美中兩國在2010年後,尤其在美中貿易戰之後,都把半導體視為重要的戰略性產業。2022年11月ChatGPT發布後,不約而同都認知到半導體加上人工智慧(AI)更是國力的所在。

黃逸平表示,美國和中國都在強化國力及關鍵產業,包括國家安全、供應鏈安全,以及整體的產業競爭力。其中,中國重點發展全半導體產業鏈,並依照不同時期逐步提高自製率。中國採取最重要手段,就是運用國家資本,介入扶植產業發展。

美國於2022年頒布晶片法案,運用資金補助產業發展,並祭出25%的投資抵減優惠措施。黃逸平說,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8月以約89億美元換取英特爾(Intel)9.9%無表決權股權。

黃逸平表示,美國採取類似中國以國家資本介入的策略,透過資本的方式取得特定重要半導體公司的股權,雖然目前介入程度不像中國那麼高,不過預期美國政府未來運用國家資本干預產業發展的情況,可能會持續提高。

中國政策的思維邏輯,黃逸平說,業者要經營中國市場,要到當地投資設廠,採購當地供應鏈所提供的各項零組件或是其他的產品服務。

此外,美國是中國戰略的競爭對手,黃逸平表示,中國要讓供應鏈能夠自主可控,優先需要「去美化」,之後追求國產化,長期目標是自主化;就是供應鏈的重要業者及重要技術,都能由中國的業者自己掌控,包括晶圓代工先進製程、高頻寬記憶體等關鍵設備材料等。

黃逸平說,目前美國政策重點是要壯大美國本土產業,追求的是台積電和三星(Samsung)等半導體業者,其主要客戶是美國的業者,以美國市場為重點,要到美國設廠服務美國的客戶,製造投資必須落在美國境內。

黃逸平表示,美國不僅積極「去中化」,並追求國產化。美國長期目標是希望美國業者在技術或產業領先地位能夠持續提升,因此對於英特爾及外商在美國投資還是有所區隔。

黃逸平說,半導體產業過去幾十年是走向產業化分工,分成IC設計、晶圓代工、專業封測等,觀察目前產業龍頭業者又走向垂直整合。

以AI晶片龍頭廠輝達(NVIDIA)為例,黃逸平表示,輝達過去是IC設計公司,如今輝達自行設計機櫃,給代工廠替換零件的空間非常有限,且自己將機櫃賣給大型企業,並提供雲端服務,輝達已不再是IC設計公司。

黃逸平指出,台積電自晶圓代工發展,現在推進到CoWoS封裝或3D封裝,先進封裝業務在台積電營收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商業模式逐步走向垂直整合模式發展。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隨著先進封裝成為顯學,黃逸平說,小晶片(chiplet)成為一個產業專業分工的新區塊。在先進封裝平台上,可能用幾顆不同的小晶片以平面或垂直方式堆疊在一起,預期未來可能會像疊積木般,在封裝的平台上越納越多。

黃逸平表示,未來小晶片標準化後,可能演變成一個市場,讓各類不同功能的小晶片在市場流通和交易,將可進一步促進先進封裝發展,並推動半導體產業進一步往前進。(編輯:張良知)1140906

Related Posts

1 of 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