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6日電)美國關稅牽動供應鏈調整,經濟部長龔明鑫今天表示,目前有在思考全球布局的廠商,不僅沒有減少對台投資,甚至還加碼投資,顯見並無產業外移現象,投審單位均會把關。
另外,AI浪潮帶動鉅額投資,他點名未來發展重點技術包含矽光子、量子計算、機器人、無人機等。
經濟部今天舉行部長龔明鑫上任首場媒體交流會,龔明鑫在會中表示,經濟部所有推動的政策都依據賴總統政見方向,即「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總統提到未來四大優先領域的「經濟優先」,只要有助台灣經濟發展,經濟部責無旁貸,也會傾聽企業聲音,和七大工商團體合作,每季共同討論重要事項。
龔明鑫分享台灣近年經濟概況,台灣人均GDP排名從2016逐步爬升,2020年突破3萬美元,2024年超越日本, 今年將超越韓國,2026年朝4萬美元大關邁進。同時,台灣經貿結構也發生重大轉變,美國已成為台灣對外投資及出口第一位。
不過,他也點出未來全球經濟面臨4大挑戰,包含極端氣候影響、地緣政治變化、關稅及需求起伏不定、關鍵材料和技術限制。
針對關稅因應,龔明鑫說,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日前提到赴海外設立科學園區想法,貿易署已和電電公會溝通,他們有興趣市場包含墨西哥、波蘭、印度、菲律賓。
他進一步說,經濟部已在全球各地成立貿易投資中心,包含捷克、日本、美國,鼓勵台商進行策略性布局,其中,日本與台灣本就是貿易、投資緊密國家;捷克則是中東歐核心地區,可和波蘭結合,德國德勒斯登廠也可支援;至於美國,早在對等關稅前,台積電與AI伺服器等廠商都已有布局,經濟部的工作便是協助廠商順利落地。
談到「非美市場」,龔明鑫說,歐洲、東南亞、日本、印度等,均為值得開拓市場。
對於產業外移疑慮,龔明鑫強調,有在思考全球布局的廠商,其在台布局不僅不會減少,甚至還會加碼,所以不是為了外移、降低成本,而是能力、能量的延伸,過程中投審單位均會審議,若廠商有外移現象,也有因應配套。
他指出,當前民主供應鏈分兩塊,首先是半導體,台灣在製程上屬於領導地位,先前地震時,也與外國廠商展現互助、韌性,展現台灣半導體群聚力量。至於半導體材料、設備仍仰賴進口部分,除透過本地自主研發補強,也非常歡迎外商落地台灣。
再者,無人機方面,龔明鑫表示,雖然台灣發展時間較短,但仍有製造能量優勢,相信電子五哥只要市場有需求,很快就能跨足,所以現在要做的是完善基本功夫,例如目前晶片以資通訊、汽車等用途為主,若用在無人機則需做修正,但這並不困難。
媒體關切,232條款出爐後產業恐豬羊變色,龔明鑫則說,台灣能支撐AI帶來的爆發性成長,正十足展現台灣能力,而這也是要提前15年布局才有辦法做到,在SEMICON Taiwan 2025半導體展時,台積電等與會者皆提到,CoWoS已布局15、20年,未來矽光子 、量子計算、機器人等布局,更是現在就要開始,「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台灣在這方面有充分準備」。
他強調,台灣有主場優勢,擬定的發展方向將成為國際重要參考依據,並成為未來10年創新主導者。
此外,人才方面,龔明鑫也喊出培養AI及綠領等跨領域人才45萬人次,並新增12萬國際專業人才。(編輯:林淑媛)11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