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能源署3招衝刺屋頂光電 地面型強調土地複合利用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31日電)台灣力拚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並維持企業國際競爭力,開發再生能源刻不容緩,明年11月挑戰發電占比2成,其中,太陽光電屬於成熟綠能,被賦予重任。經部透過屋頂光電,並祭出家戶設置獎勵、新建物設置規範、光電板加速汰換等3招推動,地面型則以漁電共生等土地複合利用為主。

回顧國內光電發展,2011年經濟部提出「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以先緩後快、先屋頂後地面的策略推動,至2016年光電累計裝置容量為1.25GW。2016年蔡政府加大力道推綠能,陸續端出「太陽光電2年推動計畫」與「2020年6.5GW達標計畫」,擴大屋頂型光電設置,地面型光電則優先推動具社會共識且無環境生態爭議場域,台灣也是在此時開始發展水庫光電。

盤點10年來光電設置量有顯著成長,截至2025年7月,累計裝置容量達14.94GW,較2016年(1.245GW)成長11倍,政府也喊出2026年光電裝置容量目標20GW、2030年31.2GW。

水庫光電板清洗用清水 台水加強水質檢測頻率

針對近來烏山頭水庫水面型光電引發水質討論,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指出,太陽光電板因需在室外運作20年以上,製造時都會使用比較穩定材質,業者過去也做過相關實驗,將光電板擊碎泡水裡7天,依照相關測試標準測試完後,均符合飲用水標準。

近期多個光電公會已出面澄清,能源署、農水署等多個單位也都已說明,光電板僅需用清水清洗,招標須知亦明定嚴禁使用清潔劑。

吳志偉進一步說,國際上光電設在水庫水面也行之有年,例如英國、新加坡都是設置在民生用水水庫上,韓國、中國、台灣則是設在灌溉、工業用水水庫。他強調,無論何種用水的水庫,出場都須符合相關水質標準,請民眾放心。

台水淨水場遍布全台,以烏山頭水庫為例,原水由烏山頭水庫抽取,經由加壓輸送至烏山頭淨水場,經去除大部分濁度與懸浮物,最後過濾、消毒後進入清水池,經由送水管線重力輸送至公共給水,目前出水量每日約20到24萬噸。

台水副總經理武經文表示,台水淨水場取用的原水及清水水質均定期檢測,嚴格把關。原水依 「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項目檢測10項,淨水處理後清水依「飲用水水質標準」項目檢測68項,同時積極配合環保局抽驗作業, 民眾可安心使用。

針對大眾關切的界面活性劑(清潔劑)及重金屬項目包括鎘、鉛、銅、鋅、錳等,武經文表示,原先主要重金屬為每半年檢測一次,為求慎重,台水已於10月13日起加強檢測頻率,每週檢測一次連續一個月,所有檢測資料均已公開於台水公司官網。

經長強調綠能方向不變 光電推動定調「屋頂優先」

儘管光電開發雜音不斷,地方政府審查日趨嚴謹,經濟部長龔明鑫數度在公開場合強調,再生能源發展方向不變,仍為重中之重,因企業不僅需要電也要綠電,否則無法滿足RE100等承諾,但步調上會因應不同能源而有調整,努力朝明年底發電占比20%目標前進。

能源署指出,後續太陽光電推動以「屋頂優先」為原則,目前屋頂型光電占總量約64%。

為提升民眾設置誘因,能源署自今起推動4年期「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針對屋頂面積1000平方公尺以下私有建築物,祭出每瓩新台幣3000元獎勵;另外,未來符合一定條件的新建物亦須設置光電,預計近期正式公告,同時,持續擴大盤點公有建物屋頂,運用多元方式衝刺屋頂光電。

地面型光電則定調「土地複合利用」,包括漁電共生、停車場、風雨球場,以及滯洪池、水庫型等水面型光電,申設程序均有明確規範,並依法規避開環境敏感區位,並透過跨部會合作平台,統一標準、強化監管及資訊透明,杜絕綠能犯罪事件。

此外,早期鋪設的太陽光電板效率,如今只剩一半,龔明鑫拋出加速屋頂光電板汰換讓發電量倍增作法,目前能源署正在研議政策配套包括誘因,有望進一步助攻光電目標。(編輯:楊蘭軒)1141031

Related Posts

1 of 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