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焦點

《蔡榮聰專欄》我把心留在烏克蘭 旅美台裔蔡榮聰醫師

2025/11/09 00:13

Tony Bennett 曾以深情的歌聲唱道—他把心留在舊金山——那座被纜車叮噹與晨霧溫柔擁抱的城市。如今,經歷了 2023 年與 2025 年,兩度前往利沃夫市與基輔市的醫療使命,我終於明白了那份情懷。只是,對我而言,留住我心的,是烏克蘭。

2022 年 2 月 24 日,當俄羅斯發動全面入侵之際,世人目睹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未曾有過的人性浩劫。2023 年,我們以有限的私人資源踏上醫療任務,為減輕苦難而行。那時,我們深刻體悟——自由從來不是理所當然的;而烏克蘭人,正是為全世界所有珍視民主的人,擋在了槍林彈雨之前。

有人說,這只是“一場歐洲的戰爭”,美國應該袖手旁觀。但我們相信,醫療的仁心不應有疆界。於是,2025 年,在飛彈與無人機籠罩的基輔市天空下,我們再度啟程。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的目的,不僅是治療創傷,更是為了以行動表達團結與信念。

這次的任務,特別著重於行動牙科醫療。我們提供了現代化的牙科治療椅,為數百名牙齒狀況堪憂的年輕士兵診治,並分送牙刷與牙膏。外科團隊前往全國最大的腫瘤醫院,對其在癌症手術上的技術與知識深感敬佩,我們也贈送了可攜式視網膜檢查儀。除了 沒有DaVinci 手術設備系統外,他們的手術室近乎完美,而且不再像戰爭初期那樣設於地窖之中。我們的行動醫療團隊包含耳鼻喉科、兒科、胸肺科、感染科與泌尿科。我們更抽出一個下午,為基輔醫科大學及線上學員講課。我們也捐贈了兩套全新的手持超音波儀給在2024 年遭飛彈襲擊的國家兒童醫院。

我們所見的,是一種無與倫比的人民韌性。恐懼已被堅毅取代。即便防空警報長鳴、爆炸震動大地,生活依舊在繼續。8 月 28 日,一場猛烈的襲擊在黎明時分震醒我們。基輔官員報告至少 38 人受傷、14 人罹難,救難人員奮力撲滅火勢、搜救倖存者。然而,過後街道上已車水馬龍——那不是逃難的群眾,而是準時上班的市民。這座城市,如今不再靠坦克守護,而是由防空力量與人心的堅定支撐。

在那裡,我們遇見了李成零——少數仍堅守前線的臺灣志願兵之一。他手臂中仍殘留彈片,腳傷未癒,卻兩度拄杖前來,帶著 X 光片與我們分享壕溝中的戰事。他深切思念臺灣,卻依舊準備重返前線。與他共進晚餐時,他的剛毅與真誠,令我們無比謙卑。

在拜訪改寫烏克蘭命運的獨立廣場上(Maidan Square),滿地鮮花與各國國旗覆蓋著陣亡戰士的紀念碑。一位日本女士帶我到臺灣戰士曾聖光與其日本戰友的照片前——他們並肩而立。她輕輕放下花束,低聲道:「患難見真情。」 她現居波蘭,卻仍多次返回此地悼念他們。她的真摯與堅持,使我久久無語,心潮難平。

週日,我們隨當地信徒一同參加福音派主日禮拜。音樂與歌聲震撼整座教堂,約五百名信徒滿座。意外之中,我遇見了一位來自紐約州的聯合國戰爭復健官員,以及多位專業的美籍烏克蘭家庭。我們被邀上台,我簡短地介紹了我們的使命:「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 我引用了美國內戰時林肯總統的祈禱:我們不求上帝站在我們這一邊,只求我們能站在上帝的一邊。

最後一夜,我們與烏克蘭衛生官員會面,討論未來的合作計畫——包括提供一百萬支注射器與其他急需醫療物資,並與基輔大學的研究友人 Serhii Frolov 博士重逢。當告別的時刻來臨,我心中隱隱覺得,似乎遺落了什麼。直到跨越國境,我才明白——那被我留在那片土地上的,是我的心。

Related Posts

1 of 4,977